突破传统壁垒!阳新县图书馆凭啥圈粉?
日期:2025-08-29 来源:黄石社科
时序更迭至2025年上半年,阳新县图书馆这座有着四十余年历史的 “文化灯塔”,以社科普及为纽带,打破场馆边界、创新服务形式,让法律知识、非遗文化、红色历史、生态科普走进街头巷尾、融入群众生活,成为阳新大地上人人可享的 “精神养分”。
跨部门 “手拉手”,织密科普协作网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力”,基地深谙此理。2025年上半年,主动打破部门壁垒,与宣传、文化、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建立 “常态化联动机制”,把各方资源拧成 “一股绳”。
于是,“青春与法同行” 活动里,法律工作者走进图书馆讲维权;“节水护水 人人参与” 科普中,环保专家带市民认清水资源现状;“非遗匠心 童趣传承” 现场,非遗传承人教孩子捏泥人、剪窗花;还有 “女童保护”“防溺水”“世界献血日” 等讲座,一场场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累计服务4813人次。跨部门协作不仅让科普内容更丰富,更构建起 “大社科” 普及格局,让知识传播的声音传得更远。
节点 “做文章”,打造活动新品牌
春节的灯笼、端午的艾草、读书日的书籍…… 每个重要节点,都是基地开展科普的 “好时机”。上半年,基地紧扣传统节日与专项宣传周,策划了一场场 “有温度、有特色” 的活动。
春节期间,“金蛇献瑞 书香迎春” 非遗摄影展里,阳新民俗画卷徐徐展开;“4・23 世界读书日”,“一本书的诞生” 主题展让市民看见书籍从纸浆到成品的旅程,“用心倾听,从‘心’启航” 讲座帮大家解锁心理健康密码;五一假期,“指尖非遗”“以扇传情” 活动中,市民亲手制作非遗手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六一、端午 “双节” 时,“安全‘童’成长” 活动把防溺水、交通安全知识融入游戏,让孩子玩着学安全。线上线下近 200场活动,吸引万人参与、点赞,其中省社科普及重点项目 “亲子时光 创意手工”,更是办了50余场,近2万人次家长孩子一起读绘本、做手工,成为阳新家庭追捧的 “亲子打卡项目”。
服务 “往下沉”,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
“城里的活动很精彩,乡下也想参与”—— 为了满足城乡群众的共同需求,基地让图书流动车 “动起来”,持续推进 “社科六进”,把服务送到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军营的 “家门口”。
上半年,“书香满田间 阅读进乡村” 活动走进5个村庄,送书、送展览、送科普,让村民在自家村口就能学知识;阳新高中的 “名著导读”、荻田中学的 “青少年心理学讲座”、外国语学校的 “名家进校园”,把优质资源送进校园,帮学生打开眼界;铜锣湾广场的 “阅小新” 绘本展演、三溪镇的 “共读一本书” 分享会,让社科知识融入社区生活、乡村日常。累计服务超 1 万人次,真正打通了科普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
载体 “玩出新”,让科普有趣又有料
“科普不只是听讲,还能看电影”—— 为了让知识传播更轻松,基地利用多媒体放映厅,推出 “科普电影” 新载体,精选涵盖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伦理的影片,定期播放。
上半年,20余场科普电影吸引近3000人观看:红色电影里,观众重温阳新革命历史;环保影片中,大家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伦理纪录片里,探讨家庭、社会的相处之道。
未来,基地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让社科知识像阳光一样,照亮阳新的每个角落,滋养更多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