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 柔并济!黄石这位社科联主席把特钢玩出 “新花样”
日期:2025-09-05 来源:黄石社科
从怀揣 “特钢强国” 理想的青涩学子,到斩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行业专家,更肩负西塞山区社科联主席的重任 ——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分院院长刘光辉,在28载特钢研发征程中,既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更以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将特钢领域的创新实践、奋斗精神转化为区域社科普及的鲜活素材,成为联结 “产业发展” 与 “社科传播” 的桥梁。

近日,记者走进大冶特钢的生产车间,高温炙烤着厂房,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身简洁工装的刘光辉正专注地与工作人员讨论生产细节,时而俯身指向生产线的关键节点,时而抬手轻捏喉咙 —— 原来他连日带病打针,说话已十分吃力,却始终坚守在研发与生产一线。这份 “在岗一日、尽责到底” 的坚守,既是他作为技术专家的职业素养,更折射出西塞山区社科联工作者 “以实践为基、以实干立身” 的精神底色。
破局国际认证:以技术突围诠释 “社科赋能产业”
2020 年,全球航空供应链陷入停滞,国产特钢要叩开国际民航高端市场,必须突破 NADCAP 认证这道 “魔鬼关卡”。这份包含数百项工艺参数、要求 “误差零容忍” 的标准清单,成了刘光辉团队面前的硬骨头。
“三个月,三项认证,必须一次成功!” 刘光辉语气斩钉截铁。作为西塞山区社科联主席,他深知这场技术攻坚不仅是企业的 “突围战”,更是区域产业自信、技术自信的 “证明战”—— 若能成功,将为区域社科普及提供 “中国特钢走向世界” 的生动案例。他迅速拆解认证标准,细化为数百个关键节点,更打破部门壁垒,组建跨领域专项团队,以 “协同作战” 的模式推动技术、质量、生产环节高效联动。最终,大冶特钢成为国内获得 NADCAP 认证项目最多的钢铁企业,关键材料获普惠、赛峰等国际巨头认可,成为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认证只是入场券,中国特钢的星辰大海,在更高处。” 刘光辉的话语中,既有技术专家的远见,更有社科工作者对 “产业自信” 的深度诠释。如今,这一突破已成为西塞山区社科联 “产业创新” 主题普及活动的核心案例,让更多人读懂 “技术自主” 背后的家国情怀。
突破技术封锁:以自主创新厚植 “区域社科养分”
走进大冶特钢科技展厅,一个枣红色的旋转大盘格外醒目 —— 它的原型,是全球最大盾构机的主轴轴承。作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 “卡脖子” 技术,盾构机主轴承的自主化,不仅是产业命题,更是关乎 “大国重器” 自信的社科命题。刘光辉深知,突破这一技术,既能为产业注入动力,更能为区域社科传播增添 “自主创新” 的厚重素材。
2023年起,他带领团队向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材料发起冲击。为确保材料满足严苛要求,他们无数次用软件模拟优化图纸,每一组数据都反复斟酌;关键工序的工艺方案,经数十轮研讨验证;生产试制阶段,团队日夜守在车间,紧盯每一个细微变化。最终,8.61米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材料成功问世,单重68吨的模铸钢锭加工后可驱动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承受超万吨级载荷。这一突破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更成为西塞山区社科联 “大国重器与自主创新” 科普讲座的经典案例 —— 刘光辉常带着这一成果走进社区、学校,用 “盾构机心脏国产化” 的故事,讲述 “科技自立自强” 的意义,让产业创新精神在区域内生根发芽。
创新星火燎原:以社科担当铸就 “行业与区域双标杆”
在刘光辉的带领下,大冶特钢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轴承钢助力轴承制造本土化,超临界火电用钢推动绿色发展,航空轴承钢跻身全球高端市场,新能源汽车用钢、风电主轴轴承钢支撑新兴产业升级…… 每一项突破,都成为他履行西塞山区社科联主席职责的 “鲜活教材”。

“我们将面向特钢前沿领域,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国产化替代,稳步构建特钢产业创新生态,铸就行业标杆典范。”2025年“荆楚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刘光辉满怀信心地说道。他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带领团队突破更多关键共性技术,为推动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