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欢迎访问黄石社科网 今天是

社科资讯

这个藏在大冶烟火里的红色村落,每一步都踩着故事

日期:2025-08-28    来源:黄石社科

距离大冶市城区车程不长的乡野间,有一处神奇的村落,它灰墙黛瓦不张扬,却藏着沉甸甸的分量,它的每一块砖瓦都像 “时光的记事本”,刻着早期共产党人奔波的足迹,它就是曹家晚村下角湾—— 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

1924年初,共产党员曹壮父带着革命信念来到曹家晚村,用通俗易懂的宣讲唤醒村民的觉醒意识,“曹家晚驱毒会” 由此成立,成为凝聚群众力量的重要纽带。1926年1月,经湖北省地委批准,以12名党员为核心,鄂东南首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在这里诞生。

作为革命火种的 “播撒地”,曹家晚村的意义深远:它是马克思主义在鄂东南农村扎根的 “第一站”,让进步思想走进田间地头;是培育革命骨干的 “摇篮”,为后续斗争输送了大批热血儿女;更与 “大冶兵暴”“阳新兵暴” 等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 ——1929年12月,大冶中心县委与红五纵队党委正是在这里秘密召开扩大会议,敲定兵暴计划,最终壮大了红军力量,让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拓展。如今,经过精心修复的党支部旧址,内部1:1还原着当年的革命场景,泛黄的文献、陈旧的桌椅仿佛将时光定格,外观则最大程度保留原貌,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温度。

让红色故事 “活” 起来、“走” 出去

依托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的红色历史底蕴,基地主动拥抱传播新趋势,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推出《鄂东南红色火种的诞生》系列短视频6期,用镜头穿梭于旧址街巷、还原历史细节,让远在千里的网友也能 “云游” 红色地标;撰写12篇红色故事图文推文,深挖曹壮父等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累计阅读量突破5万次。

同时,联动黄石日报、大冶电视台推出2期专题报道,以深度文字与纪实镜头,系统解读曹家晚村党支部的历史地位,以及与 “大冶兵暴” 的深度关联;设计制作红色主题宣传折页、纪念书签等文创产品,将革命元素融入日常,让红色记忆可触可感,进一步扩大基地品牌影响力。

让红色教育 “有温度、有深度”

进曹家晚村红色教育基地,你会发现:党员干部围坐长桌模拟革命会议时眼神格外坚定,孩子们听 “曹壮父讲故事” 时眼里闪着光,散客捧着红色书籍细读时神情格外专注 —— 这正是基地为不同群体定制的 “差异化接待方案”,让每类访客都能找到与红色历史对话的独特方式。

在讲解服务中创新加入 “模拟革命会议” 体验环节 —— 参与者身着复古服饰、围坐老式长桌,模拟当年秘密议事场景,在角色扮演中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大幅提升红色教育的代入感。

对散客群体,基地同样用心优化体验:在游客中心专门设置红色书籍阅读角,陈列《大冶革命史》《鄂东南红色记忆》等书籍,让来访者在参观前后能深入研读历史背景,实现 “看景” 与 “读史” 的双重收获。

让红色基地成 “打卡热地”

一场 “红色文化旅游节” 让这里成了乡野间的 “人气高地”,红色歌舞表演、革命故事宣讲、老物件展览等丰富内容吸引了周边群众及外地游客踊跃参与,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800人次;除了办活节庆,基地还主动 “搭桥梁”—— 对接本地文旅部门,把曹家晚村稳稳纳入 “鄂东南红色研学线路”。

要知道,这里可是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百年革命故事,再加上 “模拟革命会议”“红色书籍阅读角” 这些贴心体验,越来越多人循着红色印记找到这里,曹家晚村的红色吸引力,正一天比一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