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新春联欢会…大冶这家书屋把社科普及玩出了新花样
日期:2025-08-28 来源:黄石社科
当东岳路的晨光漫过博览书屋的玻璃窗,书架上的《大冶兵暴史话》与 “21天阅读打卡” 海报悄悄开始了对话——自1988年点亮第一盏读书灯起,这家扎根大冶的文化空间,就以图书为媒、公益为魂,把社科知识揉进了市民的日常。从春节的红灯笼映着国学讲堂的诵读声,到端午的粽叶香裹着红色故事的温度,博览书屋用一场场有烟火气、有文化魂的社科普及活动,让 “书香大冶” 的种子在20000+多名读者心中扎根、发芽。
筑巢引凤:打造沉浸式社科普及空间
在这里,不用特意抱着 “要学习” 的压力来。博览书屋东岳店1000 平方米的经营空间里,打造了社科活动基地、红色阅读角、国学课堂、亲子阅读中心、心理咨询室等 “文化小天地”。多层结构与立体设计藏着巧思 —— 一楼的红色阅读角陈列着《大冶兵暴史话》等本土红色书籍,二楼的国学课堂总飘着毛笔墨香,三楼的亲子阅读中心常回荡着绘本故事声。哪怕只是在书架间慢慢逛,看看感兴趣的书;或是在讲座现场静静坐会儿,听一段分享,都能被浓浓的文化气息裹着。不知不觉间,大冶的本土故事、实用的社科知识,就悄悄记在了心里。

政企联动:让社科普及更有高度
社科普及从来不是 “一个人单打独斗”,依托相关部门力量,书屋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妇联、市图书馆等 “搭班子、搞协作”,定期举行公益讲堂、阅读会、分享会。社科普及不是 “单打独斗”,光讲大道理不够,只说本土故事也差点意思,只有把新时代的强国文化理念,跟大冶人熟悉的本土历史文化揉到一块儿讲,才能真正走进大家心里。这份用心也慢慢有了回响:2022年5月,博览书屋拿到了 “社科飞燕” 个人奖,还被授了 “黄石市社会科普及教育基地” 的牌子;后来又陆续拿下 “湖北省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等荣誉。

节日为媒:让传统文化 “活” 起来
都说 “节日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在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 这些重要日子里,博览书屋从不停歇。春节 “经典读诵会”,孩子们穿着汉服念《三字经》;端午节 “专题读书会”,书友们围坐谈《楚辞》与屈原精神;重阳节,邀老人分享 “岁月故事”,让年轻读者懂得 “敬老孝亲” 的真谛。此类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们知道:童年不只有玩具和动画片,还有穿越千年的经典;也能让大众明白:传统节日不只是放假和聚餐,还有值得传承的文化根脉。

红色铸魂:讲好本土红色故事
大冶是有名的 “红色之乡”,南山头革命旧址、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大冶兵暴旧址...... 每一处都藏着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了不让这些红色记忆 “沉睡”,博览书屋在 “七一”“八一” 等节点,配合党政机关开展红色主题活动:组织孩子重走 “红军路”,听老党员讲 “兵暴故事”,读《红色大冶》系列书籍。让孩子们读懂了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也接过了 “传承红色精神” 的接力棒。

家风传情:点亮家庭教育 “一盏灯”
“教育是强国大计,家庭是教育基石”,而博览书屋,愿意做连接 “家风” 与 “社会” 的桥梁。他们整合优秀资源,邀教育专家、名校校长、资深教师走进社区,开 “家风家教” 专题论坛讲座。有家长说 “听完课,终于知道怎么和叛逆期的孩子沟通了”,有孩子说 “原来爸爸妈妈的‘唠叨’里都是爱”——果然好家风能滋养好家庭,好家庭能撑起好社会。

科学启智:为孩子打开 “探索之窗”
在博览书屋,不只有人文知识的滋养,孩子心里藏着的 “科学梦”,也能在这里找到发芽的土壤。“我是小科学家” 系列活动时,有本土理科老师、高校教授来做公益科普:带孩子们做 “水的浮力” 小实验,讲 “宇宙星球” 的奥秘,教 “垃圾分类” 的科学方法。让孩子们在 “德智体美劳” 的全面发展中,成长为更优秀的人。
文学聚友:让书香滋养 “文化素养”
为了给爱文学的朋友搭个 “聊得来” 的平台,书屋多次组织市作协成员、民间文学爱好者,开展经典共读、文学分享、人物专题读书会。读鲁迅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品老舍的 “京味人生”,聊路遥的 “平凡世界”—— 在这些交流里,书友们不仅读懂了文学大家的 “济世情怀”,也学会了用更细腻的眼光看生活。有书友说 “每次来书屋参加读书会,都像和一群知己‘灵魂对话’”。
公益暖心:把书香送到 “需要的地方”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藏着博览书屋的公益初心。向东岳路民主社区捐赠 “图书角”,社区居民摸着崭新的书籍、笑着说 “以后家门口就能看书了”的时候,让“公益” 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持续为社区、学校、困难家庭提供公益服务:送书上门、开流动讲座、捐学习用品 —— 书香不该有 “边界”,每一个需要知识的人,都该被温柔以待。
当书香打破边界、流向每一个需要的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也会变得更暖、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