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石社科网 今天是

智库成果

艾 丹:“新中式”洋溢文化自信

日期:2024-06-12    来源:湖北日报 艾丹

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记忆,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新中式”端午,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新中式”之热,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兴起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

龙舟竞渡、汉服游园、朗诵诗作,采艾蒿、做香囊、包粽子……这个端午假期,传统习俗与旅游产品结合的“新中式”民俗游走俏。

今年的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宜昌秭归,采用艺术形式创新演绎“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等古楚祭祀仪式,向爱国诗人屈原致敬;在武汉,民俗表演“采莲船”与非遗文化表演“扑蝴蝶”等,让游客体验感十足;在黄冈,黄梅县小池镇龙舟比赛的盛况还登上了央视端午特别节目《龙舟竞渡 家国端午》。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传统文化记忆,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新中式”端午,让节日的氛围更加浓厚。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创新转化、创新表达非常重要。传统食品粽子,除了开发各种口味,还可以发展成粽子形状的香包、挂件等。散发馨香的艾草,除了简单捆成一把,还可以配上香囊、葫芦、卡片、洋桔梗等,包装成更受年轻人喜欢的花样,多地还出现身着古装的“货郎”沿街叫卖艾草花束和香囊,引得游客纷纷购买。纪念屈原的方式,除了赛龙舟、吟诗作,还可以结合舞台、影视等多元手段艺术再现屈原的风骨。作为我国首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化意味非常深厚。随着时代发展,端午节也需要有新鲜的元素、新鲜的表达方式。从今年端午火爆的文化旅游中,可以体会到传统节日的生命力在于激活传统文化的现代因子。

端午节的“新中式”之热,是这些年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兴起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不仅是端午节受热捧,中国的春节更是走向世界,成为联合国的第10个“固定假日”。无论是春节的“国际范儿”,还是端午节的传统味儿,都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随着中国的发展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正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社会经济更好发展。文化自信从精神层面,正转化为文化事业、旅游产业的提质升级。

这个端午,划龙舟无疑是节日的“气氛担当”。从南到北,人们划龙舟热情不减,观看比赛的人布满线上线下。除了湖北、湖南,广东赛龙舟也以超强实力“出圈”,极速漂移俨然是“水上F1”。奋楫争先的龙舟与广州标志性建筑“小蛮腰”同框入画,好一幅传统与现代互促交融的画面。

传承文化基因,坚定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时代光彩,激活传统节日的文化生命,传统佳节一定会在传统文化滋养下,带给我们更强的节日氛围感、更浓厚的文化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