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怎么走?——农村快递末端配送问题实证研究
日期:2021-02-04 来源:黄石市社科联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并进一步做出“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支持电商和快递发展”的指导[1]。2018年快递行业业务总量达到507.1亿件,产值达到6 038亿元,且保持着26.6%的增长率[2]。随着城镇快递市场的饱和,农村快递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增长率深受瞩目。
目前农村快递市场如一把蓄势待发的强弓,但如果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问题不解决,则无法真正命中靶心。湖北省黄石市还地桥镇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其民风淳朴,观念保守,但还地桥镇经济实力雄厚,曾获“中华诗词之乡”、“湖北省十强镇”等荣誉。选取该镇作为研究农村快递问题的突破口,极具代表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学界长期探索中得出众多研究成果。谭述芳(2015)针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及农村“最后一公里”快递资源缺乏[3];谢家贵(2016)提出“兼职快递”[4]理念,即以打造农村快递兼职模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邓玉民、杨双琦等学者提出“快递超市”[5]理念,即以“快件批发+超市经营”的模式降低基层网点配送成本;张会云、尚鑫(2015)针“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菜鸟驿站和丰巢智能快递柜[6]进行了分析,通过解析各个模式的优劣势,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对“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黄石市及其他地区乡村快递问题提供了广泛的借鉴空间。
国外关于农村快递的研究比较少,因为发达国家乡村交通与城市差距不大,而发展中国家快递业普遍不是很发达。但是关于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Boyer 等人认为在城市中货物的配送、便利店、地铁站以及线上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涉及到了物流“最后一公里”[7]。Marcel在2010年发表了“开放系统导向的快递配送系统”,一个快递公司的网络问题为例,把快递配送网络看作-个系统,并做了具体的研究。指出了快递提供者要挑战压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氛围下,必须做出配送系统优化方案,应对这种变化。[8]
二、还地桥镇快递市场调查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问卷发放
此次调研选取了还地桥镇的马石村、前湖村、黄金湖村、燎原村、曙光村、叶贵村、新畈村等七村共315位村民进行问卷发放(如下图:样本基本情况)。
问卷共17题,11项单选题,5项多选题及一项开放性客观题。问卷从市场价值、村民消费需求、农产品输出需求、物流现状、改进措施等五个维度对“最后一公里”配送进行全面统计。问卷共发放315份,回收有效问卷312份,问卷有效率为97.42%。在对有效问卷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后,针对尚未明晰的问题,抽取样本中对于快递末端配送问题有着深刻认识的部分村民、选取还地桥镇五个商业快递网点店主及员工、两名邮政网点员工、各村干部等共69个深度访谈对象进行了深度访谈。
(二)还地桥镇快递市场现状
1.亲情消费日益增多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所谓亲情消费[9]——即由孝心、亲情等因素驱动的快递行业潜在消费市场。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城务工、安家,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多,消费能力提高。而部分中老年村民深受地缘观念牵绊、扎根故里,从而在城乡间建立起稳固的快递消费需求。
如图所示,各村除部分村民与亲人收寄快递较少外,每月与亲友收寄快递的总量在1—2件的村民占比达到52.9%,更有部分村民每月与亲友相关的快递达到3—4件乃至5件以上。
2.农产品“出不去”
如图所示,农产品用途除“供给家用”部分,向外销售的比例仍大于40%。但销售途径、方式却多种多样。选择就近集市销售“赶集卖菜”的占比17.8%;运往县城销售占到12.9%。其中网上销售这一选项在黄金湖村、前湖村、曙光村占比均为0%,仅马石村占比达到4.9%。由此可知,还地桥镇地区农村电商尚未起步,农产品难以“走出去”。
3.水产业发展程度低
(1)经营模式陈旧
还地桥镇依傍广泛的保安湖区,其西部诸村(如黄金湖村)长期以来是黄石市本土水产品的重要供给区。但由于基层组织没有对各村进行正确的领导,各村仍长期从事简单、单一的捕捞、初级加工环节。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黄金湖村以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设有一处渔业园以吸引城区消费者,但更多地区的发展观念仍未与时俱进。
(2)未建设物流冷链系统
根据访谈资料可知,当前黄金湖村水产业多年来未能因时而变,一直保留上下游固定联系,收货商自行拉货的模式,未能发展成为农村电商产业。而且黄金湖村完全没有水产品外销的冷链系统,导致产品销售范围、方式十分局限。水产加工业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共同导致了该地区鲜鱼无法打响自身品牌,仅能就近供给,难以远销外地的现状。
4.消费群体日渐扩大
通过调查发现,超过70%的村民每个月都会收到快递,每月收寄快递3—4件的村民占比为10.8%,而且还有近10%的村民平均每月的快递数量超过5件。还地桥镇地区乡村快递的使用率较高,远超全国乡村快递70%的平均使用率。
且由图一(样本基本信息表)可知,此次调研对象中年群体(40岁—60岁)占比达到40%左右,网络技术普及的效果日渐凸显,农村快递消费群体已渐趋于中年化。
三、“最后—公里”困境分析
(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乡镇快递服务网点建设有待规范,而行政村级的末端服务站点更是缺乏[10]。这一问题在我国中、西部乡村地区极为明显。如:黄石市快递网点乡镇覆盖率已达97%,还地桥镇更是其中快递网点最多的乡镇。但调查结果显示,还地桥镇快递网点全部集中于镇区,而所调查的乡村中并无快递企业网点,仅少数村落有小型邮政寄存点和快递代收点。由此可知,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是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重点难题。
与此同时,乡镇、农村普遍缺乏冷链基础设施,农产品、水产品采集后,不能及时进行存储,无公害蔬菜、淡水鱼等鲜活产品储存和运输的难度大,农民的成熟采摘和物流运输无法通过冷链设施有效衔接,导致“农产品上行”货损货差比较大。
(二)末端配送方式不科学
因还地桥镇乡镇一级快递网点无力下乡配送,现有配送模式多由村民自发形成,因而也避不开“小、散、乱、差”的缺陷 [11]“小”即经营主体规模小而多,多为村民往返城乡时代取快递并赚取车费的手段;“散”即快递配送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组织化水平低。现有配送人员管理难度大、专业水平低、稳定性低;“乱”是指配送秩序乱、诚信体系缺失,违规收费问题严重,消费者权益无法保护;“差”指的是丢件、错件频发,配送服务质量差,且经营效益差,按调查结果显示,类似自发配送者通常只有数月生存期。
现有的多种配送类型,一部分 “兼职快递”的配送员兼职形式之便,却未能保证兼职人员的能力、素养等,且因兼职成本之高而无法实行;另一部分乡村商店具有“快递超市”之形,却违背快递企业规定,违规收费。不仅加重村民的经济负担,降低消费者满意度,还抑制了村民的消费欲望,使乡村快递市场更难以开拓。
(三)基层管理缺位
在多天实地走访,对各主体进行深入访谈得知:基层组织在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上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对几个村村民的访谈笔录发现,各村村干部在对乡村快递难这一问题的态度是“不好管、管不了”,而在大多数村民看来,大多数村干部都是不管事、不作为的状态,并没有为村民谋福利。事实上,基层管理的严重缺位是导致基层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社会组织的缺失,比贫穷更可怕。基层组织不盘活,不为老百姓服务,其存在的究竟有何意义?[12]况且仅靠村民自身,要解决一村、一镇的难题自然难度大。
(四)快递额外收费问题严重
在快递收取额外费用送货上门的问题上,各村意见总体一致,都默认给快递代收者额外费用。如图所示,四村绝大部分村民多选择了接受,其中燎原村村民选择额外费用范围在1—2元的比例达到65.4%,而黄金湖村占比有68.7%,曙光村占63%的比例,尽管马石村在第二选项的村民比例较低,但相对其他选项仍占到58.5%的绝对多数。拒绝额外收费的比例燎原村有19.2%,马石村有20.7%,曙光村有18.5%,黄金湖村仅有13.4%的村民选择了第一选项。如结果所示,在我国大多数中部乡村地区,快递额外收费似乎已经合理合法,大张旗鼓。
(五)基层快递网点生存难
基层快递网点未能完成末端配送与农村自身的客观因素有极大联系。
1.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
由于目前乡村老龄化问题普遍严重,老人认知能力有限,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无法独立完成收寄快递的活动,这就导致末梢配送时费时费力。
快递安全性低,快件易丢失。由于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邮箱式快递极易丢失、错拿;而采用快递超市模式,将快递送往签约超市,虽能节省村民取件时间、成本,但在基层网点(超市)人员流动性大,快递丢失难以避免。而且快递公司规定,快递一旦丢失,由负责网点对消费者的损失承担责任。
2.快递网点送货上门成本过高
(1)配件利润低,成本高
通过与多家快递点的深度访谈得知,目前基层网点无论快递大小均按0.9元—1元/件给付。公司这一规定使基层网点只能靠量吃饭。同时快递行业目前整合已基本结束,短期内数家公司并立的局面将不会打破,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相应减少。
而且,广大的乡村地区,要完成末端配送重任,仅一位快递员远远不够。目前还地桥镇快递网点每月毛收入约1万元,工作人员预支是2—3位,仅负责还地桥镇镇区配送,而要完成末端配送,人力成本过高。
(2)村民过于分散,配送风险大
村落本是点状分布,同一村落的村民居住也相对分散。如黄金湖村内甚至设置了多个站点,村落之间相对距离更不必说。此外还地桥镇地域范围较宽广,部分村落距离镇中心达20多公里,乡镇网点根本无法承受末端配送成本。
村级快递配送员,难以保证配送员的工作素质,及野蛮装卸、乱堆乱放、信息疏忽、错发错送等问题。
六、农村快递末端配送问题
(一)激活基层组织活力
1.建立“快递干部”末端配送制度
将镇级党务政务服务领域切实落实到行政村、社区,在还地桥镇设立快递服务中心,在下辖的34个行政村、2个社区、落户企业设立“快递干部”投递点,着力搭建以中心为支撑、各投递点为骨架的服务网络。并具体将服务中心、投递点的建设与运营工作分配给地方各级干部,由任命的“快递干部”对乡村地区快递末端配送负责。
2.完善基层干部考核标准
为确保“快递干部”完成投递点的建设与运营工作,而建立“快递干部”实绩档案,将“快递干部”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效率全部量化为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及时掌握党员群众的满意度评价,为干部日常考核提供准确记录,确保“快递干部”完成“责任田”内群众代办事项。同时,组织开展“优秀快递干部”等各类评选活动,营造干部竞争氛围。
3.对接地方高校,充分利用物流管理资源
各地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解决应从管理者的专业素养下手。以黄石市为例,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便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及教师资源。黄石市及周边城市均可以多种形式对接高校,如委派单位人员到高校学习;招收物流管理专业实习生、毕业生;寻求物流管理专业教授帮助;联合物流管理专业设立地方实践点……且湖北省更是全国高校集中省份之一,具有更多专业素养强而权威的高校。对接高校能使高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亦能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从专业角度来解决问题能更高效地缓解快递下乡难题。
(二)推广“快递超市”模式
1.“快递超市”模式
“快递超市”将农村超市与快递点结合,打造“超市经营+配送快递”模式,将超市进货与快递上游配送融为一体;将超市经营与快递配送融为一体;将进超市与领快递融为一体。以超市向快递企业支付代理费用的方式开设多家快递综合网点。
2.推广优势
(1)乡村超市意愿强烈
马石村零售店访谈
2.请问贵店是否有意愿开展代收快递服务,为什么?
答:有意愿,开展快递代收服务不仅可以帮助周围的村民而且可以带动更多的人来店里买东西。
在为期数天的调查中,成员们对各村商铺都进行了深入访谈,从中得知大部分商店都有兼收快递的意愿。其一,店主本就长期往返乡镇之间,自身也具有快递的消费需求,带回同村快递较为便利;其二,快递超市的开设必定使商店在经济形势本就不景气的四线城市尽可能地凝聚消费力,提高经营效益;同时还能充分发挥村级超市分布广、数量多的优势,实现精准辐射。将村民进超市与领快递融为一体的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极大降低了末端配送成本。
(2)减轻基层快递网点压力
还地桥镇百世快递访谈
兼收点有啊,黄金湖就有一个。这些是上一个老板在的时候就谈好合作了的,就一直这样,毕竟我们到村子里去送快递是很划不来的。我们对他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因为有时候件多,有时候件少,他肯定是不愿意来的。
而由访谈可见快递网点管理者也乐见各村超市店主希望加盟快递企业,设立“快递超市”,且只要超市具备一定资格即可签订合约。
由于快递公司明文规定,快递网点不能额外收取费用。而“小、散、乱、差”的配送又给村民带来额外费用负担,因此,由各村村委会或村超市开设“快递超市”就成了解决乡村快递问题的主要方案。
(三)吸引投资,加强物流基础、农业产业化建设
1.加强进城物流体系建设
还地桥镇交通便利,但农产品进城物流体系(采集、冷链物流)不健全,农产品采集后,不能及时进行存储;无公害蔬菜、淡水鱼等鲜活产品储存和运输的难度大。农民的成熟采摘和物流运输无法通过冷链系统有效衔接,导致“农产品上行”货损货差比较大。
对此,基层组织应大力吸引投资、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加强物流基础建设;推动各村农业产业化生产,组建农业物流采集体系。
2.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还地桥镇农业产业化进程低,农产生产品种、分布过于分散,缺乏集体合作,不利于农产品批量销售和物流组织,导致大部分农产品只能就近销售,而无法形成集体产业;水产业仍以家庭经营—上下游直接联系模式为主导,现代化程度低,使还地桥镇广大耕地、渔业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开发。
基层组织农业产业化问题上应积极发挥作用,组织村民合作生产,发挥集体效应;大力发展特设农业,形成还地桥镇农业亮点。大力发展水产业现代化,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劳动附加值。
(四)打造黄石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如前文所述,当“快递超市”得到迅速推广;产品采集及冷链运输系统得到完善;还地桥镇农业逐渐集体化、现代化生产,那么产品的大量生产也需要开拓更广的销售市场与销售途径。农村电商这一发展平台成本低、利润高,对接全国广大的消费市场。仅需大力打造黄石市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还地桥镇农业将借助全国消费市场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产业化。
课题组负责人:
黄 梅 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
法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J].2019
[3]国家邮政局.2018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R].2019
[4]谭述芳.我国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3):62-64.
[5]谢家贵,张婷婷,陈泓旭.兼职快递—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解决之道[J].物流技术,2016,35(08):33-35+52.
[6]邓玉民,杨双琦,魏子维,董涵敏.农村快递超市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J].中国商论,2017(24):9-10.
[7]涂淼,唐烨,文英姐,黎金玲.校园快递超市运营优化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快递超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4,33(01):61-63+66.
[8]雷玉梅.新农村建设中“空心村”现象及治理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6.
[9]叶九章,叶星辰.“村友快递”开启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J].当代县域经济,2018(10):32-35.
[10]吴春尚,梁同忠,彭宇清.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邮政快递业发展对策分析——以河源市为例[J].特区经济,2018(11):90-92.
[11]杨海涛.农村电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
[12]北风.农村基层组织的缺位比贫穷更可怕[J].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2.
[13]莫伯平.龙里县:“快递干部”激活基层工作末梢[J].理论与当代,2018(12):47.
[14]范林榜.农村电子商务快递下乡配送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16.
[15]韩嵩,吴海建.我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统计,2016.
[16]王璞,赵斌.我国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 2016.
[16]三农视点.种地越多,产粮越多的地方,就越穷,为什么?[J].乡村科技, 2017.
[17]金燕.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
[18]汪洋甜.浅析农村快递“最后一公里”困境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5.